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兴趣。”如若在课堂上束缚了学生的“手脚”,限制了他们思考的权利,那他们就没法真正地深入参与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实效就不能提高。能从心灵深处激活学生的思维,他们奇思妙想的水平绝不亚于一个高明的老师。
新课程教学中,不能再喋喋不休的讲,而是该有更多的时间去倾听,了解学生的理解和看法,让学生尽情讨论,尽情发挥,让他们的灵魂在语文课堂上飞翔。我们应相信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创新学习的一条良好的途径。他们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才能拓展思维,培养创造性。以下是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践行新课程理念的几点尝试。
把课堂还给学生
以往教师惟恐学生听不懂,往往在课堂上深讲透讲,甚至满堂灌,学生不用动脑就能明白。这样的课实际上降低了教学内容的思维价值,久而久之,造成学生的一种惰性。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系起来,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妥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
我们教师不是要给学生讲明白,而是要引导学生想明白。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多提问题,鼓励他们从研究者和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学习《愚公移山》这课时,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后,我提出问题:参与移山的多少人?愚公多大高龄?移山困难吗?引导学生理解文意。话音刚落,立刻有学生问:“愚公老当益壮,不畏艰难移山,他为什么不在年轻时干这一壮举,而等到年老体衰时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同学也频频点头,是呀!为什呢?于是在肯定愚公精神的同时,我又趁机让学生去“找找”其中的原因。有的说“那时他们家人少,力量更单薄”,也有的说“老愚公后悔年轻时没移山,所以他晚年一定要完成这一宏愿,可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还有学生总结出“老当益壮”固然可嘉,我们更应趁年轻时干一番事业。由此,学生对课文有了新的理解,并从中受到了教育。
学生的思维源于教材而不拘于教材,其创造性得以充分展示。老师要善于“导”,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把学习活动化
让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用心去揣摩人物的思想、性格、感情,详细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然后让他们以自己的理解表演故事,从活动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既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我上《变色龙》这一课时,让学生把对小说人物的理解“演”出来,两位平时并不爱学习的学生活灵活现的表演出奥楚蔑洛夫和叶尔德林的丑态,足见他们在理解文章上下了功夫。其他学生也跃跃欲试要展示自己的“理解成果”,看到他们高涨的热情,我坚信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能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以学为主”的新课程理念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参与者,而是学习的主人,他们能多想、多做,并以“活动”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所学、所感、所悟。
把学习多维化
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是被动的记忆,而是敏锐的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从多个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读课文《孔乙己》中酒客议论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折腿一部分时,有学生问“要是孔乙己中了举人,也会对偷他家东西的人那么狠吗?”我表扬这个学生的同时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言。有学生认为不会,因为孔乙己教小伙计写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这表明他是善良的。这个学生刚说完就有学生反对,认为孔乙己会像丁举人那样。因为在科举时代,读书人为求取功名而苦读,一旦中举就不讲仁义道德,就会成为残酷的统治者。并举了范进的例子,中举前,他唯唯诺诺老实巴交;中举后,他就判若两人,就是对他的长辈——胡屠户,也不再尊称“岳丈”,而称其为老爹,并且还有一系列的丑行。读书人以科举为敲门砖进入上层社会后就成为封建社会的维护者,就不再“善良”。经过一番讨论,学生更深刻的明白:科举制度是造成一切的罪魁祸首,是根源所在。
把学习生活化
学生的学习内容来源于生活,很多知识他们可能接触过,同时,由于他们个人经验、兴趣、所处环境的不同,学生选择的切入口、探究手段及表达效果的方式也不同,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让学生理解生活,表达生活,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快乐的学习,我们就会发现学生知道的并不少。我们应鼓励他们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充实头脑,丰富知识,以大语文观念丰富语文课堂,让学习真正生活化。
通过课改,教师乐教,学生愿学。课堂上不再是“师教”,而是“互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场景,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作为现代课堂的促进者、引导者的我们若精心布下学生求知的磁力场,善于搭建学生攀缘的阶梯,敢于赋学生自己思考的权利,让他们的思维在一次次冲浪中得到提升,造就一个强大的大脑,如此而为,想让自己的课堂低调都办不到,学生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他们会演绎出我们意想不到的精彩。
随机阅读
- [教育理论] 反思合作学习 构建高效课
- [教育理论] 重视课堂动态生成 追求活
- [教育理论] 提高讨论效率,做课堂的主
- [教育理论] 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初探
- [教育理论] 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对
- [教育理论]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 [教育理论] 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
- [教育理论] 浅谈教师课堂言行对学生的
- [教育理论]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 [教育理论] 把握语文课标新理念 论开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教育理论]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
- [教育理论]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
- [教育理论]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教育理论]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
- [教育理论] 让幽默伴随课堂
- [教育理论]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 [教育理论] 追问,一种有效理答行为
- [教育理论]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
- [教育理论]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
- [教育理论]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
- [教育理论]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
- [教育理论]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激发学
- [教育理论]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
- [教育理论]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
- [教育理论] 运用“五大策略” 成就高
- [教育理论] 教师要做“牧者”不要做“